找准人大监督定位,科学凝练选题
发挥人大监督在推动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善治中的关键作用,首要在于精准选择监督靶心。在实践中,如何选定监督议题?关键有三点。首先要坚持政治引领,确保监督方向与党委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其次要强化上下联动,拓宽监督议题的覆盖面和纵深度;最后要找准关键切入点,既能精准切入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又能辐射带动相关领域破立并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医疗保障作为民生领域的重中之重,始终是群众关切和社会治理的焦点。2025年,市人大社会委在确定监督议题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工作中心,立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痛点,聚焦深化医保改革、提高医疗保障能力这一重点民生任务,持续发力、一以贯之。同时,积极与内蒙古自治区人大社会委沟通对接,同步锚定“三医”协同改革推进工作,着眼于医保基金这一连接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重要纽带,精选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为切入点,力求在监督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深化研究,以管好用好医保基金为有力抓手,撬动医保改革向纵深推进,释放惠民利民的综合效能。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强监督刚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缺乏调查便失去了发言和决策的依据”。人大监督要真正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就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做到“真调研、深调研、实调研”。新时代做好人大调研工作,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在做好基层减负工作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调研方式,深入挖掘实情、精准定位问题,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让调研成为摸清实情、找准症结、推动整改的有力武器。
在医保基金监管监督工作中,市人大社会委“三步走”进行深入调研:第一步,暗访摸排,掌握真实情况。组织人大代表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对50家定点药店进行暗访,发现7家存在违规使用医保基金问题,为后续监督提供了精准靶向。第二步,联合调研,深挖问题根源。与自治区人大社会委联动,运用大数据筛查异常数据,并赴三个旗县实地核查,发现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存在数据滞后、预警功能不足等短板。第三步,现场督办,倒逼整改落实。在调研过程中,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当场交办,要求相关部门立行立改,确保监督“长牙齿”、见实效。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既客观反映问题,又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为常委会审议提供了扎实依据。
增强代表监督履职效能,发挥专业优势
人大代表来自于各行各业,既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也是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就要求代表不仅要“能监督”,更要“会监督”“善监督”。因此,要让“专业代表”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代表履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拓展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为人大精准监督提供专业思维、专业评价、专业建议,使监督更具权威性和精准性。
医保政策年年更新,保障范围、报销比例等都在不断调整。在医保基金监督工作中,市人大社会委充分发挥代表专业效能,一方面,强化专业培训,提升监督能力。 邀请医疗系统人大代表杨芳对参与监督的代表和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深入解读最新医保政策,提升有关人员的专业认知,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专业优势,确保监督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畅通建议渠道,推动问题解决。积极收集吸纳参加调研代表提出的相关建议,协调有关部门承办并监督落实,通过“专业意见”破解“专业问题”,实现了代表专业特长和高效履职的有机结合。
推动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强化跟踪问效
审议意见的落实是人大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如果“重交办轻落实”“重答复轻整改”,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因此,必须着力构建全链条、闭环式的跟踪监督机制,确保监督成果不悬空、不打折,真正转化为改进工作、破解难题的实际成效。
一方面,在审议意见交由市政府办理后,人大常委会应及时、连续跟进处理计划、进程和效果,对照审议意见逐条逐项检查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如“1+9”监督平台,实现全程动态跟踪,提高办理效率,提升监督效能。
市人大社会委在监督实践中,探索形成线上督办、线下核查相结合的监督模式。一是对审议意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验收标准,定期调度整改进展。2024年市人大社会委对我市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2025年又组织“回头看”,联合自治区人大社会委对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调研,通过连续抓、反复抓,增强审议意见落实实效。二是信息化赋能,动态跟踪。依托“1+9”智慧监督平台,对整改情况实时监测,确保问题不反弹、整改不缩水。2024年市人大社会委通过“1+9”监督平台,对我市安宁疗护、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等监督议题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连续监督和持续跟踪,紧盯相关部门是否整改到位,真正实现让问题解决、让群众受益、让代表满意。通过线上督办、线下核查相结合,确保问题真改实改。这种“持续盯、反复抓”的监督方式,有效防止了“一督了之”,让监督真正落地见效。
做好社会宣传,凝聚广泛共识
人大监督不仅是法律赋予的职权,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民生问题关乎百姓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因此,做好监督工作的宣传,既能增强群众对人大工作的知晓度,又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医疗保障领域政策多,更新频繁,但宣传渠道少,形式不丰富,群众知晓率低,很多惠民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充分不深入,导致部分群众对医疗保障政策了解不深不透有盲区,降低了对医保工作的满意度。为此,市人大社会委在医保监督工作中及时发布动态、清晰呈现监督重点内容。同时邀请人大代表积极宣传医保改革的成果和意义,让更多民众知晓医保改革进展和政策利好,宣传好人大围绕中心、依法履职的新作为,推动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联动效应,确保监督工作代表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